“魏晋、南北朝时诏令与汉代相仿。一直延续到唐朝,略有更改。”

唐顺神色从容,不疾不徐,侃侃而谈:“唐代诏令改为册书,制书,慰劳制书,发日敕,敕旨,论事敕书,敕牒七种形式。”

“一般情况,由中书省起草,门下省审核颁行,规定凡制敕宣行,大事则称扬德泽,褒美功业,复奏而施行之。小事则署而颁之。在颁行的制书开篇往往有‘门下’二字,如《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》开头便有‘门下,天下之本……’”

“宋代的诏令与唐代相似,只是在细节方面有所变化。宋代皇帝的诏令,不论事情大小,‘非经二府者,不得施行’。其中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。”

“诏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书门下议,而后命学士为之。《宋大诏令集》多以‘朕绍膺骏命’或‘朕膺昊天之眷命’开头。”

听着唐顺娓娓道来,将圣旨的历史延续说得绘声绘色,如数家珍,店家的心,不由慌了。

原本冷然的脸色,都是开始变幻。

他那宽阔的额头,都是隐隐冒出汗渍。

唐顺却是没有在意,扭头环视四周人群,含笑讲述:“自宋以后,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,以‘国语训敕者曰圣旨,史臣代言者曰诏书’。”

“据《经世大典序录·帝制》记载,蒙文圣旨和汉文诏书开头都有使用‘长生天气力里,大福荫护助里,皇帝圣旨’的说法。”

“这里的‘长生天气力里,大福荫护助里’是蒙古文,汉译意为‘上天眷命’,跟我们汉人常说的‘奉天承运’是一个意思。”

说到这里,唐顺停了下来,向着四周人群拱了拱手,才接着讲道:“大家看影视剧,时常看到某某皇帝颁布圣旨,开篇都是‘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’的说法。”

“其实,这个说法,是从明朝朱元璋才开始正式使用的。明代之前,是很少有这类说辞的。”

“据明代学士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记载:‘太祖尝言: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,非敢自专也。’其诏书开头就是‘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’。”

“除此之外,还有制辞。其开头的说辞便是‘奉天承运,皇帝制曰’。清代沿袭明制,只是多以‘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’开头,中间诏示内容,最后一般以‘布告天下咸使闻知’或‘布告中外咸使闻知’结尾。”

说到这里,唐顺看向年轻人,摊手示意。

年轻人见状,愣了下,随即反应过来,急忙将手中抱着的圣旨递给了唐顺。

唐顺小心接过,缓缓打开圣旨,露出开篇的格式,示意给四周人群,道:“这封圣旨,颁布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。开篇以‘奉天承运,皇帝制曰’起草,是符合当时的规矩的。”

“另外,这封圣旨的内容,是嘉靖皇帝表彰嘉奖一个名叫周邦毓的人的。称其孝道有加,特赐嘉奖,以示皇恩。”

“明代以后,‘制曰’是皇帝表达皇恩、宣示百官时使用的。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,都以“奉天承运,皇帝制曰”开头。”

“所以……”

话到这里,彻底结束。

唐顺放下圣旨,扭头看向了店家。

以开篇格式,批判对方的圣旨是赝品,未免太过肤浅。

一时间,四周人群全都哗然,纷议四起。

一双双眼神,看向唐顺,如见天人。

我的妈呀,这人谁啊?

居然对圣旨的历史如数家珍?

快快快,发微博,发朋友圈,今儿遇到牛人了!

不少人疯狂起来,拿起手机快速拍照。

店家的脸色,一阵铁青。

最开始的傲慢,已经消失不见,早已被阴沉所取代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