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时期的军阀,几乎都是泥腿子出身。

说白了,就是没文化,就是一个粗人。

这样的人物,在文化层面之上,会显得很自卑,很有差距。

所以,这些军阀就收藏文物,附庸风雅,彰显自己是文化人。

这么做的目的,就是在向别人宣示,告诉别人,老子是文雅之士,不是没文化的粗汉子。

民国时期,戏剧能够这么红火,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。

当然,这只是主要原因。

其他的小细节,更也不少。

比如,戏剧和文物,都有记录中国古代诸多豪杰英雄的故事。

这些故事广为流传,深得人们喜爱。

这些军阀人物,作为糙汉子,内心也是有所向往。

所以,借助着戏剧和文物,缅怀那些古人。

就连当今时代的开国太组,一直都很缅怀佩服曹操呢。

英雄惜英雄,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情结。

总之,这些种种原因,导致了古董文物,在民国时期风靡全球。

那么,有市场,自然就会有利益。

为了赚钱,不少人开始倒卖文物。

但是,渐渐地发现,文物不够啊。

怎么办?

那就造假咯!

因此,造假作伪的技艺,开始被疯传开来。

多年延续,造假作伪的技艺,日渐攀升,风气达到巅峰。

各行各业,各类别的造假手段,也是层出不穷起来。

这样的状况,一直持续到新时代的创建。

但是,从军阀割据的局势瓦解,日本侵略军进入关东开始,造假作伪开始从巅峰滑落下来。

战争开启,硝烟四起,人人自危。

许多人被战争残害,家破人亡。

特别是侵略军残暴无德,心狠手辣。

不顾一切,抓捕了不少手艺高超的师傅,或是损坏摧毁了各类业内精品,对这个行业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。

最终,导致许多技艺失传,埋没尘土。

再到新时代稳定下来,国家开始打假。

这个行业就彻底没落,沦为过街老鼠,再没起来过。

时至今日,更是少有传说。

所以,杨德奎所述的事情,唐顺深以为然,并没有丝毫怀疑。

“那现在怎么办呢?”

听完唐顺和杨德奎之间的交流,荆千不由茫然起来:“这玩意儿既然不是真的,那咱们继续留在这里,也没什么意义了啊?”

“李叔,您说是不是啊?”

荆千看向李泉,询问道。

“对……”

李泉微微颔首,也是觉得索然无趣。

原本以为元青花是真的,有幸赏识到这样的宝贝,这辈子也不枉混迹古玩界。

谁曾想,大失所望。

“魏老,您觉得呢?”

唐顺看向了魏无别,询问着魏无别的意见。

“如果大家都有其他急事的话,老夫便没什么意见。”魏无别摇摇头,淡然一笑。

唐顺点点头,随即看向了杨德奎。

杨德奎见状,唇角嚅动,欲言又止。

“杨老板有话说?”

唐顺见状,轻笑询问。

杨德奎沉默了下,随即轻轻点头。

“但讲无妨。”唐顺抬手示意。

杨德奎犹豫了下,看了李泉、荆千一眼,随即咬咬牙,低声道:“能不能拿下这件元青花?”

“什么?”

荆千大吃一惊,当即失声:“疯了吗?”

拿下这件元青花?

痴人说梦哦?

虽然这件元青花已经是假货,但是,在座的人,未必都能够看得出来的。

以这件元青花的造假技艺,肯定会有人看走眼的。

到时候,竞争的氛围,肯定会很激烈的。

毋庸置疑,这件元青花最后的拍卖价,肯定会超乎想象。

几千万?

那都是小数目!

保守估计,不会低于亿元人民币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